參考消息網1月17日報道 英媒稱,一項研究發現,當人在説一個複雜的謊言時,他們更傾向於去模仿對話者的肢體語言。這一出人意料的發現表明,發現騙子的方法不僅有觀察他們的動作,還包括觀察他們談話對象的動作。
據英國《泰晤士報》網站1月13日報道,荷蘭伊拉斯謨大學行為科學家索菲·範德澤教授説:“我們很難發現謊言的一個原因是,撒謊的人都儘可能表現得誠實。”
然而她説,模仿肢體語言是“他們意識不到的撒謊行為,而且很難控制”。
範德澤説,奇怪的是,在眾多關於如何確定某人是否在撒謊的研究中,很少有研究考慮到謊言涉及到的所有人。如果對話被視為一場舞蹈,我們會根據對話者的行為調整自己的行為,那麼我們當然應該關注對話的雙方。
她説:“幾十年來,對欺騙進行研究的人員有時忽視了一個事實,就是説謊總是發生在對話中。我們認為,説謊者的行為方式實際上也可能受到對方的影響。”
這項發表在英國《皇家學會開放科學》雜誌上的研究找了近100名志願者,他們被要求説一些較為複雜的謊言。他們及其交談者都佩戴着記錄雙方動作的裝置。
範德澤承認,在研究人員觀看這些互動時,她也不確定會發現什麼。
參與這項研究的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的保羅·泰勒認為,撒謊時人們更有可能會怯場,從而無法與對話者保持同步。直觀上的感覺確實是這樣:同步肢體語言是人們顯示他們在心理上也步調一致的一種方式。
那麼,這也可以反向作用嗎?如果人在説一個複雜的謊言時,他們會不會因為過於投入腦力編造故事,以至於身體的其他部分也啓動自動模式並開始模仿?
範德澤説:“模仿是我們下意識做的事情之一。這是因為,當你有較重的認知任務時,你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更本性的行為。”
這些發現在心理學上很有意思,但它們是否也有實際意義?在電影中,訓練有素的特工能發現説謊者:在《007:皇家賭場》中,詹姆斯·邦德通過一個身體的抽搐發現敵人勒·西弗在牌局中作弊。
而在現實中,發現説謊者——即便是有測謊設備——則要難得多。那麼這會是安全部門感興趣的嗎?
範德澤説:“我認為(安全機構)不會來敲門説,‘我們要實現這一點’,但我認為,他們會有興趣認識到,你需要同時觀察雙方而不是一方。”
研究發現,人們在説謊時更傾向於去模仿對話者的肢體語言。(英國《新科學家》週刊網站)